1. 首页>>生活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融”观中国)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警务人员向群众介绍网络反诈知识。  话号码发给同伙,在各类社交网站上进行注册,并以各种名义向老年人问询姓名、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完成注册后从相关网络平台拿到返现或者提成,半年套现19万余元。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面对平台强制性收取个人信息的行为,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未形成足够的权益保护意识,对于个人数据是否会被收集、被谁收集、作何用途等问题,往往一头雾水。

  “防沉迷”是当务之急

  为何“网瘾老人”越来越多?记者在北京市几处社区采访了几位爱玩手机的老年人,他们大多表示,老年生活较为单调,网络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能从中找到精神寄托。

  “刷刷短视频、看看网文,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退休工人王玉萍自称一名“老网虫”。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界面,其中有上百个手机应用,大多是社交、电商和视频类软件。“孩子们上班忙,少有时间陪我,手机是很好的娱乐工具。如果不让我玩手机,还真不知道这一天怎么打发过去。”王玉萍说。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陈雨露今年62岁,是一名广场舞爱好者,每天在网上分享跳舞短视频,有时还会直播。陈雨露坦陈,打从两年前退休后,她感到非常不适应,时时有一种“孤独感”和“脱节感”,通过网络社交,她又找到了“归属感”。“我的作品很受欢迎,每次看到手机里蹦出来点赞和留言提醒,我都非常兴奋,为了不让粉丝失望,每一条留言都精心回复。”

  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多、独处时间长,不免感到空虚寂寞。儿女工作忙,陪伴不及时,社区活动又不多,对网络的依赖性就会增加。

  这种依赖性在人工智能和算法时代可能被进一步放大。“APP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经常向老年人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并给予时长激励和一定奖励。久而久之,老年人会沉迷在‘信息茧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认为,助力老年人学会安全用网,不仅要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功能,更要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供给,防止老年人沉迷手机。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让“银发族”的网上生活更安全、更清朗,需要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打开微信“银发守护助手”小程序,可以看到“风险防范站”“风险知识站”“银发服务站”3个功能模块。这个小程序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防骗提示功能,还通过案例展示、短视频讲解、“银发奶奶”智能AI机器人24小时在线答疑等方式普及上网安全知识。

  “我们打造了《银发守护安全课》,包括防范养老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刷单兼职、租售银行卡等,还在全国16个省区市400多个社区开展线下课程,为全国老年网友送去安全知识。”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运营负责人王楠认为,网络平台有义务加强对老年用户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教他们设置安全措施,辨别网络骗局、保护个人信息。

  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快数字技术适老化进程,廓清行业乱象,保护老年网民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明确提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过去一年,工信部着力强化APP全流程、全链条治理,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近50亿次,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超2亿个。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数字技术适老化2.0升级行动,上线推广一批适老助残新功能,推动适老化数字技术普惠共享,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助力敏捷精准高效监管,持续提升‘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能力,加大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力度,持续深化反诈技防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赵志国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7a9w9a.com.red/5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